俗话说,贫寒之家多俊才。以前在名高校,来自农村生源的比例占到大多数,而现在却出现了新的变化。
在10年的招生录取当中,中国农业大学在今年第一次出现了农村生源低于30%的现象。这一变化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清华大学今年的新生来自于1200所中学,其中县级及以下的中学约三百所,在3300名本科新生中,农村生源超过500,占比约1/7,从80年代的50%左右降到了不到20%。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2010级几位学生调查显示,2010级清华大学学生中,农村生源占总数的17%。而在去年的高考中,有62%的农村考生。几位学生在调查报告中总结,农村生源比例呈现逐步下降趋势。不仅是清华,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在研究中称,北大农村学生比例,近年来一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有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重点大学当中,农村的生源是一直在呈一个下降的趋势。
清华大学招办表示,现在高校没有充分的招生自主权,只能按分数从高往低录取,不可能区分考生是农村生源还是城市生源,只能在重点扩招时增加贫困学生录取的机会。尽管有自主招生这一“绿色通道”,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设置了较高的门槛限制,相当一部分报考名额,都是直接投放给各地的优质示范高中。以2011年为例,北大、清华在陕西共招收236名学生,传统名校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贡献了84人,比例占到36%,这样的例子在各个省份都不罕见。
研究重点大学当中农村生源比例下降这个问题,其实是在讨论的“知识还能不能改变命运”这个严肃话题。这个问题现象很复杂,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确实要引起注意的是我们要提醒每一个人、提醒社会,穷不能成穷的理由,富不能成为富的理由,只有在每一个阶层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公平的流动,才能让阶层之间形成对话、沟通和信任,才能让社会容易达成一种共识。
对此,首先应该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均衡,让农村孩子能够和城镇孩子得到一样的学校教育。其次,要促进各地的高考录取指标的均衡,降低重点大学、民办大学在发达地区、大城市投放过高的比例,减少在发达地区的招生规模,把多余的招生数量投放给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同时,推行真正意义自主招生,对学校实行完全的自主招生,对学生实行多元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