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pceye.com.cn
繁體中文
赴美带薪实习项目已开始,请登录joyedu.org.cn了解岗位信息。
 


我是怎样解放孩子的?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22日 此新闻已被浏览 3072

教育孩子似乎是千头万绪的事情,其实用八个字可以概括精髓,即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因此,发现孩子与解放孩子,应当成为父母们与教师们的座右铭。

 

我是怎样发现孩子的?

 

大人们常常抱怨孩子不懂道理,可我的观察结果相反,即孩子往往比大人讲道理,也比大人客观公平。

譬如,和许多父母一样,我们也要求女儿多穿衣服,可她常常不愿意多穿。有时候双方争执不下,女儿就去打电话听天气预报,以气温高低来决定穿多穿少。细想一下,女儿的态度是科学的,而大人则是感情性的,并不如孩子明智。

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有下面几件事:

 

1.AA制

女儿上中学之后,由于离家远,有时在外边吃饭,偶尔也乘出租车,可她并未多向家里要钱。

我有些担心:她请别人吃饭或打车的钱从哪里来呢?不能总让别人花钱吧?谁知,女儿听了我的心事一乐,说:

 “你怎么净瞎操心哪,我们都是AA制,一起吃饭、打车都是AA制,各花各的钱。”

我愣了一下,问:

 “都是同学,好意思吗?”

 “嘁,谁像你们大人那么虚伪?没钱也装大款!我们是穷学生,没人不好意思。5人打车,一人二块,自动出钱。

女儿的话点到大人的痛处了。试想,我们请朋友吃饭,即使手头再紧张,也不好意思实行AA制,只好穷大方吧。可今天的孩子轻松地抛弃了成人的一身酸气,比我们更勇敢地走入市场经济的社会。

 

2.珍惜自己的权利

一年夏天,女儿学校的校长对我说,暑期有一个国际海洋夏令营,给我女儿一次参与的机会。校长如此关照,学生父母能不千恩万谢吗?事情就这么定下来,虽然女儿知道后反应平淡。

不久,开始办理夏令营手续。6天活动,交费1600元,我知道价格偏高,可还能去砍价吗?只能乖乖如数交钱。

谁知,女儿参加夏令营的事前培训之后,回家宣布:

 “这个夏令营是骗人的6天改5天,又没有多少海洋活动,我不去了!”

 “钱都交了,怎么能不去呢?”

 “退钱呗,有什么了不起的!”

女儿态度挺坚决。

这件事让我有些犯愁。校长给的机会,怎么好意思退?再说,多一天少一天有什么大区别?去了就会有收获嘛。这种惯性的理由在我心中上升的时候,另一种声音响了起来:“要做孩子的法官,先当孩子的律师。”

我突然意识到,女儿的态度是有道理的,而一味忍让的态度不应让孩子接受,为什么不就势给孩子一次机会呢?

我调整了一下心态,平静地说:“去不去参加夏令营是你的权利。如果决定不去,你要负责向有关老师解释清楚,并办好退营的手续,行吗?”

稍有社会经验的人都明白,退营是一件极麻烦的事,谁办夏令营愿意参加者退呢?况且,这一次是区、校两级参与,又已经到了出发前的培训阶段。不料,女儿却毫不犹豫,一口答应下来。

第二天,女儿办妥了全部退营手续,1600元钱如数交回。

 

3.热心外事活动

不知别的父母怎么看法,我时常担心如今的孩子不会关心别人,有时还显得待人冷淡,今后怎么与人相处呢?

也许,与独生子女的背景有关。他们从小习惯了受人照顾,却很少去照顾别人。父母太心疼孩子,百般呵护,怎么肯让娇宝贝委屈自己呢?于是,有些独生子女已经习惯了只关心自己的生活。

可是,我意外地发现,女儿对参加民宿(Homestay)活动非常热心。所谓民宿活动,就是互不相识的人到对方的家里去生活一段时间,同吃同住同活动,以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女儿所在的中学开设日语课,又恰好有民宿项目,与日本交流频繁。

女儿热心与人交流,父母怎能不欣慰与支持呢?于是,陆陆续续,女儿先后领回三个日本女孩来家民宿。

领回一个外国孩子,又要住又要吃又要出去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挺麻烦的事。可是,女儿却格外积极,每次都把自己住的房间倒出来,还总带领人家东奔西走。我和妻怀疑“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女儿身上的独生子女病何时不见了?于是,我们也要求女儿:人是你主动领回来的,你就要独立负责照顾人家,我们只是配合你。

 “行!没问题!”

女儿充满自信,什么都答应。果然,三批日本人来来去去,都是女儿负责,除了自己丢了钱包和相机,别的意外什么也没发生。

这件事引起我的深思:孩子的潜能无限,是我们成人的包办代替束缚了孩子。其实,被人过度关照未必幸福,而照顾别人未必不快乐。女儿在接待日本学生来家民宿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成功的用日语交流,成功的与异国伙伴相处,这是一种难得的快乐,所以,孩子有强烈的兴趣。

类似的故事多得讲不完,而每一个故事的结局都比较美满,原因何在?也许用一句话可以讲透原因,即: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一向信奉自己的教育格言: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试想,有了了解的愿望和尊重的态度,还有什么矛盾不可以化解呢?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渐渐升华,即不仅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而且还要向孩子学习,与其一起成长。

我是怎样解放孩子的?

写下这个标题,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这似乎抬高了自己而贬低了孩子。实际上,父母与孩子是在相互解放或者相互束缚,只不过前者是成功的,后者是失败的。我的感受是,孩子一直在解放我,而我也在解放孩子。

回想一下,在解放孩子方面,我有以下较深的印象。

 

1.从重点学校的压力下解放出来

1995年,女儿临近小学毕业时,老师通知学生父母去学校开会,内容是毕业考前动员。

坐在窄小的椅子上,我发现这个会简直像生死大战动员会。现实明摆着,想让孩子将来上大学吗?那就要让孩子上重点中学,可上重点不容易,前三名才有希望。一个班50多个学生,考前三名谈何容易?那就准备钱吧,当时的行情好像是区重点中学5万元,市重点中学8万元。不过,考分太低了,5万,8万也不行!可是,花了高额学费,进了重点中学的门,学生又是怎样的心理感受呢?会不会如坐针毡四面楚歌?

果然,女儿表示不愿去重点中学活受罪。一个不到13岁的小女孩发出了哀哀而愤怒的声音。中国的教育怎么啦?九年义务教育不是国民素质教育吗?不是合格教育和成功教育吗?怎么成了选拔淘汰教育?这不成了失败教育吗?一个人人成功的教育被扭曲为多数人失败的教育,这是谁的发明?又代表谁的利益?其目的何在?

我的心在颤抖。

不久,女儿提出要报考非重点的月坛中学。这是一所全北京招生的日语特色学校,提前招生和录取。

妻立即表示反对。她是北京大学日语专业毕业的,一直与日本打交道。她认为学日语太窄,将来发展空间受限制,还是主张女儿力争进入重点中学,学习英语。毫无疑问,妻子的担心是存在的,学任何语种都会受到某些限制。

于是,女儿选择什么中学成了我家的争论焦点。我的观点:第一,将有关信息告诉女儿,然后,尊重女儿自己的选择;第二,发挥优势,先生存而后发展。女儿学日语固然窄一些,但可与母亲用日语对话,加上月坛中学对外交流多,会比学英语进步快,机会多,生存能力强。

争论的结果是女儿轻松考入了月坛中学,免去了升初中的大考之苦,也免去了升高中的考试压力。关于这一点,妻至今仍与我争论,她认为这是失误,误在让孩子缺乏大考的磨砺,从而对高考不利。她至今后悔当初没有说服我们。

女儿在月坛中学6年,总起来是轻松愉快的,成绩处于良好状态。4次接待日本人来家民宿,两次赴日本民宿,并做了中日中小学生勤苦状况对比研究,出版18万字个人作品集。试想,一个中学生取得如此的成绩,难道不是成功吗?更重要的是,她免受了应试教育更多的折磨,拥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并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这不是幸运吗?我始终认为,考试是重要的,学历也是重要的,但比考试和学历更重要的是人格,是使人能够获得真正幸福的健康人格。

 

2.从分数和名次中解放出来

应试教育在中国有天罗地网,谁也休想完全逃脱。因此,女儿虽然选择了非重点的日语特色中学,也时常为考试成绩及名次所累。是的,大家都在比名次,你怎么潇洒得了?

坦率地说,女儿的学习成绩并不优异,有些科目还挺弱,但我认为女儿已经努力了,是个好学生。自然,她也惶惑过、懒惰过、叛逆过,但对一个青春期少女来说,这些不都很正常吗?即使一个成年人,一个有相当社会地位的人,也未必不出现类似问题,为何苛求于一个孩子呢?

于是,我不怎么在意女儿的考试分数和名次,尽力缓解她在考试期间的紧张心理。

有一天晚上,我和妻请女儿去看芭蕾舞剧《天鹅湖》。

正在读初二的女儿一听,马上拒绝,说:“我不去,明天考物理呐!”

我拍拍她的背,说:“看《天鹅湖》比考物理收获大。再说,学物理也不差一个晚上,考什么样算什么样嘛。”

又有一天,晚饭后,我叫女儿刷碗,她马上叫了起来:

 “你叫我刷碗,我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我说:“考不上大学可以,不刷碗不行!”

当然,这次对话含有玩笑成分,但也含有严肃的道理,即人不能变为学习机器,也不能将学习视为可以排它的特权,而应当过正常人的生活,履行正常人的责任。

进入高三以来,学生们已进入夜以继日的拼搏时期。女儿能否进一流或二流大学难以预料,但睡眠已减少到每天五、六小时了,让我这个做父亲的很是心疼,可劝又无效,心里不是滋味。

偶尔,女儿早晨实在起不来了,对我说:“老爸,我太累了,今天的课不太重要,我想休息一天。”

我马上答应,说:“睡吧。对于一个严重缺觉的人来说,睡眠比学习重要。我给你请假。”

可能会有人指责我惯孩子,怎么能纵容孩子逃学呢?但是,我会这样做下去。请想一想吧,当一个人严重睡眠不足,不仅不可能学习好,而且可能发生精神崩溃,谁来对孩子的健康负责呢?适当的紧张是合理的,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可如果一切都不适当了,不果断的调整怎么行?在任何时候,人都是最宝贵的。我们既要为孩子的重要考试着想,更要对其一生着想!

 

3.从对权威的迷信中解放出来

中学时代是崇尚自我的时代,也是偶像崇拜的时代,可谓恨也疯狂,爱也疯狂。

进入初中时,摇滚歌星崔健还挺火,让女儿心驰神往。据说,崔健演唱会将在首都体育馆举行,女儿早就跃跃欲试了。

我知道,女儿并不很了解崔健,只不过中学生有一股狂潮,让她随潮而动罢了。我希望她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总随流行而盲目行动。于是,买了票,与女儿同去听崔健的演唱会。

场内混乱不堪。崔健在狂嚎,听众在乱叫。在我的背后,竟然有一位姑娘在吹尖厉刺耳的哨子,就是那种过去吹紧急集合号用的简易哨子,毫无优美可言。女儿皱着眉头,厌恶地回头瞅了几回,可那姑娘已沉浸在狂热之中,完全旁若无人。

结果,退场的人越来越多,我和女儿也提前离开。从那之后,女儿很少再提崔健的名字,更没有再听他的歌。

但是,我没有料到,女儿对偶像的怀疑与批判,也会发展到我的身上。

女儿上小学时,一向以爸爸为骄傲。爸爸是作家,写的书《英雄少年赖宁》,全国少年儿童都在学习,没人不知道。女儿小学快毕业时,爸爸又写了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又是全国性大讨论,成为教育热点。然而,这一次女儿有些困惑和沉默,因为爸爸说中国孩子不如日本孩子能吃苦,她不太同意,可又说不太清楚。

起初,我对女儿的反应并不在意,认为那不过是一种幼稚的委屈感而已。直到2000年夏天赴日之前,女儿决定做中日中小学生勤苦状况对比研究,我这才认真思考她的观点。

我意识到,这是一次女儿对父亲的挑战,并且是采用社会调查式的重型武器,有可能动摇八年来已经因《较量》讨论而形成的共识。显然,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了。

尽管,我早已意识到,《较量》大讨论留下许多未解之题,即使较为核心的中日学生素质对比问题,也缺乏足以支持论点的数据,而这些数据也未必完全有利于我的观点。如今,女儿冲杀进来,会不会将我推至被动的境地?可是,女儿有这等敏锐的眼光和勇气,我怎能阻止她?我不是一向鼓励她相信自己的眼睛,鼓励她崇尚科学精神吗?

于是,我表示支持女儿的研究,并主动亮出问题当靶子,希望女儿下功夫研究突破。同时,我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把当年争论双方的观点告诉女儿,建议她避开误区,直取要害。开个玩笑说,我是在帮助女儿向我自己开火。

果然,女儿走向了成功。她的一系列作品发表时,聚焦点几乎都在质疑《较量》的观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做专题讨论,甚至将话题名称叫做“父与女的较量”。

值得欣慰的是,质疑《较量》的结果,不仅没有否定《较量》的价值,而且使《较量》的讨论更理性了,这对于每一个关心教育的人,乃至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都是有益处的。

 

4.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什么教育?有人会强调学习,有人会强调习惯,这些都各有道理,但我认为家庭教育实质是人格教育,而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

回首自己的经历,我们都会有一个共识,你与谁的感情深厚,谁就可能对你的影响越大。平时,一个你敬重的人表扬或批评你,你会非常在意,而一个你不敬重的人说的话,在你心中的分量也比较轻。这就是情感因素在起作用。

家庭区别于学校和社会之处,在于血缘情和生活情,因此,情感质量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穷苦的农民夫妇将五个儿女培养成大学生,而城里的教授夫妇却被自己的儿子亲手杀死,这同样是情感危机导致的悲剧。

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我最感到欣慰的不是女儿的成绩,而是我们与女儿有着良好的关系——亲切的、诚挚的、轻松的、民主的。

2001年春天的一个夜晚,为了帮助女儿完成她的研究报告,我们全家出动,一起去采访北京日本人学校的教师。日本教师惊讶地说:“上高三的孩子,还能与你们亲密合作行动,这在日本很少见到!”

其实,平时在家里我们更亲切,女儿学习累了,会躺在我们身边聊天,甚至会坐在我的怀里,与我讨论问题。有时,女儿还会大声地自言自语:“老爸老妈,我爱你们!”

当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总会顽强地表现叛逆性,我们的女儿自然不会例外。碰到那种时候,我会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譬如,某一天,上高一的女儿穿校服去上学,放学却穿着肥肥大大的背带裤回来。妻一见,皱起眉头,叫道:

 “啊呀,真难看从哪弄来的?”

女儿倚在门口,挑衅地看着我们,一句话也不说。一场争论即将爆发。

我笑了笑,说:

 “女孩子穿背带裤挺精神,只是肥了一点,改改就行了。”

女儿的火气消了一些,过来与我们吃晚饭了,而且又说又笑。

饭后,我与妻散步时,她生气地质问我为何不坚持原则?我说:

 “一个16岁的孩子,自己用零花钱买了件衣服,难道不比缠着父母给她买好吗?两代人的审美眼光不同,你怎么证明你对她不对?谁都有个提高的过程嘛,何必互相苛求和指责呢?”

妻想想我的话有些道理,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渐渐的,我们家中养成了平等协商或叫谈判的风气,凡事坐下来平心静气沟通一下,一般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训也是有的。虽说爱子心切,可女儿也有钻牛角尖的时候,双方难免声高,冲突升级。但是,事过之后彼此都后悔,慢慢也就吸取教训,各自学会了克制,都珍惜家庭中的和睦气氛。应当说,代际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长辈,而长辈的秘诀在于发现孩子、尊重孩子甚至向孩子学习,因为这是促使矛盾转化的有效方法。这是我很深的体会。

 

 

家长助手系列:

家长助手基础包(1)   家长助手基础包(3)   家长助手基础包(6)   家长助手基础包(12) 家长助手试用(1月)

家庭教育系列产品:

 手机电脑监控   励志教育   科普读物   童话小说

 

相关产品连接:

 小学教育   初中教育   高中教育   英语教育  家庭教育   职业培训   视频在线   体验商品 


关闭窗口】· 【打印】· 【顶部】· 【上一篇】· 【下一篇


 
合作伙伴 : | 北京联通 | 嘉瑞国际 | 嘉瑞阳光 |
 
112211
公司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内大街鑫城大厦乙229   邮政编码:100054
客服信箱:service@pceye.com.cn  客服QQ: 1285300373 客服电话:010-63532011,63532018
copyright © 2006-2008 北京嘉瑞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教材网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613
教材 中国教材行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