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日前公布雄心勃勃的20年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将分期分批选送优秀人才到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到国际组织、跨国企业和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挂职。到2030年,希望党政人才中,具有海外培训经历的人才达到两成。
按理,北京东城区重视人才再培训、与国际接轨,提出长达20年的人才培训计划,理应赢得一片喝彩声,但从内地传媒和民众的反映来看,却是质疑不少,沉默更多。
事实上,要达到“具有海外培训经历的人才达到两成”的目标,无须等20年之久。据今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显示,从 1978年至2009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超过16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49. 74万人。首都北京,正是“海归”求职的首选之地。此外,来中国内地工作的境外专家,仅2009年就有48万人次,其中又以北京最多。东城区如果真的对海外人才“求才若渴”,根本用不着耗巨资、渡重洋,舍近而求远。
要选送“优秀人才到世界一流大学学习”,也根本用不着双眼紧盯发达国家。北京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地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英才辈出,都是世界一流的大学。它们既然能培养出国家领导人,为何不能培训区区东城区的公务员?
到海外培训、镀金,是否真的能够提高公务员的水准?去年落马的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任内曾极力推崇学习新加坡,也曾率团到新加坡培训过,并派出来自 9个部门的129名公务员组成考察团,分批到新加坡“跨海取经”。归国后,还建立指标逐一对照随地吐痰、不遵守交通规则等行为。可惜,新加坡全球领先的廉政建设,许宗衡却没有加以“逐一对照”,以致涉贪数额巨大,成为新中国建国60年来最贪的市长。
东城区每年花5000万元人才投资费,何不用来切实改善人才的待遇和环境,以中国之大、教育之强,何愁没有百凤来仪?
【关闭窗口】· 【打印】· 【顶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