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市西中学获悉,该校“和谐亲子”家庭辅导计划课题组发起的有关《中学生家庭亲子冲突的实证与干预对策研究》显示,妈妈成为亲子冲突的“导火索”,孩子与母亲发生冲突的强度要远高于父亲。
妈妈成冲突“导火索”
“妈妈的河东狮吼,简直比包租婆的狮吼功还要厉害”、“妈妈是‘变色龙’,考了满分她睡着了都会笑醒,考差了就会大发雷霆”……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中学生在作文里这样“妖魔化”自己的妈妈。不少孩子坦言,看见妈妈就“心烦”、“讨厌”、“发怵”。
本次调查对风华高级中学、卢湾高级中学、上戏附属中学等七所中学进行抽样调查,取样涉及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等四个年级。
结果显示,在“学业、做家务、交友、花钱、日常生活、外表、家庭成员关系、隐私”等8种常见的家庭冲突中,除“家庭成员关系”这项冲突外,被调查的中学生认为,其他7种冲突大多由母亲引起。
与母亲冲突强度高于父亲
在与母亲的冲突上,因学业问题和母亲爆发激烈亲子冲突的青少年比例占到了8.8%,位列首位。
男生与母亲发生情绪对立最频繁是在初二时,而女生初二时最低,在进入高中后却迅速增加,有越来越高的趋势。经计算后发现在高二时报告与母亲“经常发生”情绪对立者占8.2%、“有时发生”者占57.5%,总计达65.7%,比例相当之高。
调查还显示,孩子与母亲发生冲突的强度高于父亲。具体来说,青少年与母亲在花钱问题上的冲突强度基本随年级呈均匀下降趋势;在家务事和外表问题上,女生与母亲的冲突强度均高于男生。
冲突后孩子多采取回避
报告反映,与父母发生冲突后很少得到解决或从未得到解决的青少年占到了总体的8.3%-10.8%,对冲突解决结果很少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者则占到了14.3%-15.1%,显示在这一问题上两极差异极大,家庭功能良好者居多,但也不乏情况糟糕者。
课题负责人之一、市西中学心理老师李秀芬告诉记者,从总体上来看,青少年在与父母发生冲突后,使用最多的策略是回避,避免冲突并克制自己。其次是协商,再不济则强烈坚持自己的立场,批评指责父母。
对此,她也建议,母亲要转变观念,要用平等、尊重的眼光看待他们。同时,孩子也是未成年人,不是大人,也必须有适当的管理、约束、接受和包容。最后,孩子终将独立于社会,要用发展眼光看待逐渐成熟的孩子。允许孩子自主,过多的控制只会破坏孩子自身内在的动机和自我期待。
家庭教育系列产品:
手机电脑监控 励志教育 科普读物 童话小说 |